Surface Go 3 + Manjaro Linux 半年感想


Surface Go 3 i3 / 8G / 128G + Manjaro Linux 用了滿半年左右,整體還蠻滿意的,因為我還有一台已經用了兩年多的 Galaxy Tab S6 每天用,原本有點在意會不會買來最後根本沒在用,但還好 Go 3 並沒有變成生灰塵的平板,因為兩台的功能是互補的(歸功於 Android 越來越嚴苛的系統功能限制),兩台我每天都會用到,各自用途不同。如果只是要刷個 Twitter 我就用 Android,要寫點 code 我就用 Linux,要看個日文漫畫,就拿 Android 看然後 Linux 查字典。

受不了 Android 系統限制

我是平板電腦重度使用者,Android 平板從 2014 年開始前前後後已經換了三台,但由於我越來越受不了 Android 從 10 開始越來越嚴苛的系統限制,每升級一版 Android,Google 都會想出更新的花招來惡搞使用者,跟 Android 本身一直以來的弱項(比如你絕對不會想在 Android 寫文章或者寫程式,即使 Samsung 搞了個 DeX 但實際用過你就會發現這玩意垃圾得大概只能算是能給他們內部員工達成考績用的專案而已),這幾年來越來越想要一台 Linux 平板:一台系統完全沒有任何限制的平板,我想把檔案存在哪就存在哪、app 想開什麼檔就開什麼檔、我想幹麻就幹麻,不要跟 Android 一樣限制一堆跟我咭咭歪歪(Android 11 開始,整個系統大概只剩讀寫 /storage/emulated/0/Download/ 是完全不會有問題的)。

  1. Samsung Galaxy Tab S6 的筆本身非常流暢好用,但…除了 PDF reader 看譜寫注記以外,其餘很多時候我都很懶得用它,因為 app 用起來實在太煩人了。比如很多時候我只是要一個做像是抓兩張螢幕截圖、放在同個圖檔中並排、上面寫點字之類的,在 Android 裡面做這件事只會抓狂,光是在合適的 app 裡開檔找到那兩張圖片的路徑用起來就很煩人(其中一個原因大概是我很習慣檔案管理員這種概念,聽說一般使用者是不習慣的,所以 iOS 還是 Android 本身都沒有內建檔案管理員的原因就在這裡…但對我來說就很痛苦,即使裝了第三方的還是很難用,處處限制)、更別說 app 本身試過 n 套沒有一套滿意(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我傳統桌面環境用太習慣)、存檔路徑會再次煩死你,然後分享圖檔出來你來要再被那路徑煩一次…。

  2. Android 我現在很受不了檔案系統權限越綁越緊,一堆我常用的程式連運作都開始出各種問題,比如 Syncthing 還有 MyBible(升級 storage API 後閱讀紀錄跟筆記都不見了…),但 Google 搞得那麼複雜、搞到可信任的 OSS 程式很難正常使用、卻繼續放任像是抖音洨米這些垃圾中共間諜程式開一堆用不到的權限還能上架 Google Play,而且到現在卻能然沒辦法讓使用者自己「限制某程式只能使用某路徑」,反正 Google 一直以來都幹些匪夷所思的爛設計,也不是很意外。

尋找理想的 Linux 平板硬體

對我來說一定要滿足幾點:

  1. 足夠好的 Linux 支援。
  2. 台灣必須買得到,而且台灣必須有維修等售後服務(所以從 Amazon US 買、或者集資什麼 Librem 的謝謝不聯絡)。
  3. 不能太重(雖然我很少帶出門用,但在家裡我都躺床上用手拿著用的)
  4. 要有觸控

Linux 平板麻煩的是硬體支援問題,所以像是 Acer 或 ASUS 雖然有出一些萬元左右的觸控小筆電,但查過以後發現可能連 eMMC 的 driver 都有問題,而且這些小筆電都靠北重…逛一圈基本都 1.4KG 以上…我主力筆電就 1.5KG 而已,一台小筆電還能做到這麼重…以前我用的 EeePC 901 也才 900g 啊… 也有想過買 Chromebook,但我想 ChromeOS 的系統限制用起來大概跟 Android 不會差多少,而且也是都重得要命,加上系統都鎖住不讓你灌原生 Linux 的。

後來看來看去似乎只有 Microsoft 出的 Surface 系列能滿足 Linux,主要是使用者數量夠多(這也代表有夠多人會想拿來灌 Linux,比如現在的 Linux Kernel 的 Surface 硬體支援就是由 linux-surface 專案貢獻的,看活躍程度可以知道使用者有多少)、台灣容易買也有售後服務、而且這也是是你在市面上能找到最輕的筆電了…

但 Surface Pro 系列我覺得太重太大了,都 13” 而且不含鍵盤就已經 700g 起跳,所以我只看 Surface Go 系列。從 Surface Go 1 出來後我就一直在關注沒下手,因為在燦坤玩展示機發現跑起來那個 Intel 4415Y 只能用「又慢又燙」來形容,後來就買 Galaxy Tab S6 了。Surface Go 2 出來後…還是 Intel 燙死人處理器 4425Y 或 m3 8100Y,燦坤展示機一樣又慢又燙,所以又放棄了。但忍到 Surface Go 3 後還是 6500Y 或 i3-10100Y,而且很多 Review Report 都回報說電池續航力降低到 Go2 的一半只剩 4~5 小時左右 … 算了我現在確實是有需求需要這台機器,Go 3 國外上市後密切注意 linux-surface 的消息跟 Reddit 大家的硬體支援回報,等 12 月中台灣一上市第一天我就直接去赫普電腦 i3 / 8G / 128G / 四年延長保固直接刷下去了,NTD 29365。

後來才我發現燦坤展示的都是最低階的 Pentium 版本,所以慢是正常的…

灌 Linux

原本還想說用一段時間 Windows 11、等 linux-surface 把 Go 3 的硬體支援弄好一點再安裝 Linux,結果想想算了我一點都不想在 Windows 下做打電動或使用專有軟體以外的事情,幹麻浪費時間跟 Windows 培養感情,所以 Windows 11 開機、跑完慢到靠北的 Windows Update(可能會包含韌體更新)後,機器來的第一晚我就直接灌 Manjaro Linux 了。

Secure Boot 直接關掉懶得管了,去你的 Secure Boot。因為才 128GB,我直接把 Windows 磁區幹掉。我一向都是手動分割,但第一次安裝時我忘記現在的 UEFI 跟以前 MBR 年代不一樣,即使你沒有要做 dual boot,似乎仍然一定要有一個 FAT32 的 EFI 磁區才可以順利開機,所以我第一次裝就把 Surface Go 3 搞到開不了機了 XD。還好做個 Windows 11 開機碟讓他重裝 Windows 11,然後再裝一次 Manjaro,就成功了。以下是我的分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parted) print all
Model: KBG40ZPZ128G BG4A KIOXIA (nvme)
Disk /dev/nvme0n1: 128G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gpt
Disk Flags: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Flags
1 2097kB 317MB 315MB fat32 boot, esp
2 317MB 51.7GB 51.4GB ext4
3 51.7GB 128GB 76.3GB

$ mount | grep nvm
/dev/nvme0n1p1 on /boot/efi type vfat (rw,relatime,fmask=0077,dmask=0077,codepage=437,iocharset=ascii,shortname=mixed,utf8,errors=remount-ro)
/dev/nvme0n1p2 on / type ext4 (rw,noatime)
  1. 就是那個 EFI 分割區,分個 300MB 左右應該夠了吧…
  2. 52 GB 給 / ext4(我還是不敢嘗試 Btrfs),我知道看起來有點太多,不過我這次安排有 16GB 是要放在 / 的 swapfile,而沒有獨立的 swap partition,這樣比較有彈性,當系統升級空間不夠時還能先把 swapfile 幹掉動態調整。
  3. 剩下給 /home 然後用 LUKS 加密。

使用體驗

  1. 先說說 Surface Go 3 硬體本身…

    • 機器本身跟同螢幕尺寸的 Galaxy Tab S6 比起來重蠻多的,加上鍵盤後更是如此。
    • 鍵盤觸鍵就是 Surface Pro 一貫的清脆無比(同深度的筆電鍵盤我還沒見過打起來比 Surface Pro / Go 系列舒適的)。但是總覺得這鍵盤似乎有點…脆弱(品管有點糟糕),雖然那個 Alcantara 觸感不錯,但整個鍵盤蓋本身不是全平的、是拱起來的…
    • 我不喜歡這個磁力吸附的電源接頭…應該說我很喜歡像是 MacBook Pro 2015 的磁力吸附的電源接頭,然而這個 Go 3 的吸力實在太弱了,位置又很奇怪,你無法避著眼睛插對位置、插上後他的電源線方向也很容易凹到電源線,電源線的彈力會導致吸力不夠的接頭彈開…
    • 筆雖然方便但希望吸附位置能夠更…有一體性?(個人觀感啦,因為總覺得這種吸法帶出門我還是會怕掉)
  2. 裝完 Linux 第一個感覺就是機器變好涼、反應速度變好快… Windows 11 一開機就不知道在瞎忙什麼鬼沒事閒著機器就開始發熱而且操作速度感覺沈重,跑 Windows Update 時慢到什麼都做不了而且整台機器燙像暖暖包;Linux 下就算跑 VSCode + Webpack + TypeScript 都沒這麼燙…看來之前評測報告寫的 Go3 續航力只剩 Go2 的一半,大概全部都是 Windows 11 的錯,ㄏㄏ。Linux 實際續航力一般使用(螢幕亮度最低、Wifi 打開、大部分時間都在用 Emacs)大約可以連續使用 8 ~ 9 小時,電量剩 13%。

  3. 原本想說這顆沒有風扇的 i3 CPU 不強,可能要裝 LXQt 了,但管他的 KDE 裝下去,媽呀超順的啊,至少 KDE Plasma + KWin 跟 Firefox 這兩個原本以為很吃效能的軟體,一般操作非常流暢,跟我的主力筆電 i5 8265U / 24G 幾乎一樣…(沒有誇飾),但 Emacs 啟動速度就慢大概一半了(Single thread 的關係?)所以趁機把我的 .emacs.d 用一堆 autoload 最佳化了一下啟動速度。

  4. 硬體支援有了 surface-linux 的 kernel 後,除了 Webcam 仍然無法運作以外其他都大致正常。

    • 遇到的問題主要有:
      • 鍵盤蓋休眠有時似乎沒休眠成功,隔天就沒電了(Linux 裝在筆電上的老問題)。
      • 鍵盤蓋著休眠時,電常常充不滿,有時候關機也充不滿,要在開機螢幕開著的狀態下充電才能充到 100%…(這我也不知道跟 Linux 有沒有關係,或者是不是個案,或者根本 Linux 讀出的電池電量就是錯的?因為 Go 3 的電池電量支援是 linux-surface 專案在 2021/12 加上去後才有的)
      • 觸控螢幕偶爾會完全失靈,要重開機才能解決…不過我都用 X11(因為我很依賴 xclip)沒有試過 Wayland 就是了
    • 還有幾個比較小的問題,但跟系統本身應該沒關係,Windows 可能也會遇到:
      • 鍵盤偶爾失靈要拔掉重插。
      • 螢幕表現輸 Galaxy Tab S6,尤其是螢幕背光的閃爍頻率有點低,尤其是把背光在 Linux 底下調到最低時閃爍會變很明顯(Windows 11 不是沒這問題,只是它沒辦法讓亮度調到那麼低)。
      • 筆畫直線時會變成有點波浪狀…這好像是 Surface 系列的老問題,不知道是筆的問題還是主機本身(國外討論區兩種原因都有人說)…因為沒有很嚴重我就懶得處理了
  5. 要稱讚一下 KDE,兩年半前 KDE 5 的觸控還很難用的,現在進步很多,手勢做得相當好用,雖然跟 GNOME 3 那種一開始就針對觸控螢幕設計的仍然有一段差距(比如 KDE 現在依然沒有支援旋轉螢幕,我自己是寫 Script 做到),但以我自己的需求 KDE 5 就已經足夠好用了(何況我已經太熟悉 KDE 了不想換 :P)。

  6. Firefox 的觸控支援出乎意料的還不錯(當然 Chromium 應該會更好,但我不用 Chromium),雙指 pinch 縮放也支援。終於不用忍受 Android 版本的 WebExtension API 限制了 (那個 browser.downloads 什麼時候才打算加回來…),搭配最近寫的針對了觸控螢幕最佳化的 Booru Shinshi ボール紳士 就是個完美的廢宅抓圖機。不過整體觸控體驗畢竟還是不可能跟 Android 比啦,畢竟本身還是桌面系統,即使 Windows 10 / 11 的觸控依然也沒做得很好,相對的 Android 的滑鼠鍵盤支援一樣也很廢 XD 各有所長啦,畢竟我買這台本來就是拿來補 Android 平板不足的地方。

  7. 我怎麼覺得 Xournal++ 用起來比我在 Android 用過的任何一款模擬紙筆的筆記軟體都簡單好用…筆在 X11 下也正常運作。筆以我的使用情境來說,使用頻率比 Galaxy Tab S6 高太多了,Xournal++ 當計算紙、分享給別人討論觀念都非常方便。

  8. 我常常躺著用,所以想阻止 「gyroscope 會偵測目前機器方向自動把鍵盤關掉」這個功能…好像是寫死在 kernel module 的…我目前還沒找到什麼好辦法。